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21.12)

日期:2023/5/25 阅读:10989 来源:行政办公室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21.1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云南省教育厅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促进中职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具体任务

  通过持续努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到2025年,省级遴选20所“三全育人”典型学校、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0个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20个德育特色案例、100个思政课示范课堂、20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培训100名中职学校书记(校长)、600名思政课专任教师、德育工作骨干。

二、突出时代主题

  (三)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好高中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突出职教特点,发挥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作用,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实效性。围绕“我和我的祖国”“新时代 新作为”“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等主题,开展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中职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和思想精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实践之中。

  (四)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国家安全、科学精神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开展“奋斗书写青春 匠心铸就梦想”“诚实做人 守信立身”等主题活动。开展向“时代楷模”张桂梅、朱有勇,“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全国劳动模范”耿家盛等英雄模范学习的活动,让中职学生心有榜样、勤学笃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培育。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依托博物馆、纪念馆、红色资源等开展主题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传承时代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社会实践,激励中职学生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六)加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

  各校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通过日常生活劳动、技能竞赛、“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增强中职学生职业荣誉感,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七)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开设生态文明校本课程,开展生态国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生态文化等专题式、融入式教育。利用“世界粮食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植树节”“中国土地日”“全国保护母亲河日”等纪念日,开展“光盘行动我承诺”“垃圾分类我能行”“低碳生活我践行”“河湖保护我有责”“生物多样性我守护”等实践活动,培养中职学生的绿色行动能力,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形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关键课程作用

  (八)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课

  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按照规定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必修课,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施的统筹规划与管理监督。各校要制定《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确保课标、教材、教师、课时和评价“五落实”。

  (九)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各地在核定或调整中小学编制时应充分考虑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严格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逐年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新进专职思政课教师须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加强党建引领,优先发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入党,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修、实践锻炼等,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修养、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按照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

  (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开展云南省“创新杯”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突出职教特色,培育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不断创新育人模式。贴近中职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四、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

  (十一)创新开展文明风采等主题活动

  聚焦新时代历史方位,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构建常态化德育实践活动体系,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推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依托实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文明风采”“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大赛优秀选手进校园”等职教特色活动,开展技术服务、生产劳动、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各校要做好活动方案、过程记录、活动总结,由专人负责落实、专人检查督促,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活动、人人有参与”。

  (十二)推动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将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纪律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共同评价。从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道德模范担任德育兼职导师。

  (十三)建好用好网络德育阵地

  拓展网络德育阵地,强化网络育人载体,提升学校应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宽网络德育空间,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结合中职德育的时代特点,开发贴近学生实际、传播力感染力强的优质网络德育资源。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管控。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自律,文明上网。及时发现和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十四)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凝炼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彰显学校优良传统的文化育人体系。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活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劳动节、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学雷锋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备设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业文化进教育、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

  (十五)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学校要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深入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教育引导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根据教师和学生比例及教师工作量确定导师施导学生人数,学校统筹安排,班主任配合实施,明确职责和施导对象,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

五、加强组织保障

  (十六)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完善“三全育人”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学校要主动联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建立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专题活动,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和危机干预。  

  (十七)选优配强德育工作队伍

  优化结构、选优配强德育工作管理人员、班主任,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育工作队伍。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大力提升班主任的业务素养和育人能力。

  (十八)加大工作保障力度

  各地各校要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配备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配齐相应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等,不断改善德育工作条件。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教育科研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针对中职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进行研究,提升德育工作品质。

  (十九)创新德育工作评价方式

  各地要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督导内容,倡导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三方评价以及教师、家长、企业参与的多主体评价。各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等的考核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学校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行为习惯、核心素养、职业能力、社会实践等角度记录学生成长表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定期开展“最美中职学生”评选活动,规范开展奖学金评选,奖励品学兼优的中职学生。

六、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定期对学校党组织履行德育工作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督导督查。学校要建立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企业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把德育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要明确1名党员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其他班子成员结合业务分工带头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要分别召开1次德育和思政课建设专题会议。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至少为学生上1次思政课或形势政策课。